襄阳市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地跨东经110°45′—113°06′、北纬31°13′—32°37′,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与荆门市相邻,东接随州市,西连十堰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97万平方千米,平面版图呈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边界线全长1332.8千米。东线北端起自枣阳市新市镇的白竹园寺林场,与随州市新城镇的界牌口村相连;南端止于宜城市流水镇马头村,与钟祥市长寿镇、张集镇相接;两端直线距离109.5千米。西线北端起自老河口市洪山嘴镇杨化岗村,与河南省淅川县相连;南端止于保康县马桥镇,与房县、神农架林区相连;两端直线距离122.8千米。南北纵距北端为老河口市洪山嘴镇杨化岗村,南端为南漳县东巩镇苍坪村,直线距离157千米;东西横距东端起自枣阳市新市镇白竹园寺林场最东端,西端止于保康县马桥镇最西端,直线距离228千米。
襄阳市地形大体分为西部山地,中部岗地、平原,东部低山丘陵等三个基本地理单元;地质分属扬子准地台、秦岭地槽两大构造;土壤主要包括黄棕壤、水稻土、石灰土、潮土、紫色土、山地棕壤等六种;山脉分属武当山、荆山、桐柏山、大洪山四大山系;河流分属汉江、沮漳河两大水系;气候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资源较丰富,不少品种储藏量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地位;自然灾害发生种类多,其中水、旱灾害发生频率高、次数多。
襄阳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襄阳市有什么历史文化?
荆楚文化
襄阳市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楚赋开山鼻祖宋玉,诞生了“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留下了穿天节、端公舞、牵钩戏、锁呐巫音、苞茅缩酒等楚风遗俗,留下了西周邓城、宜城楚皇城、南漳楚寨群、枣阳九连墩等楚文化遗址。
三国文化
上承汉末,下启魏晋,在近百年群雄争战、风云际会的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精准分析时局、提出《隆中对》,使襄阳成为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源头;以羊祜镇守襄阳、杜预上表灭吴方略为标志,襄阳成为晋灭吴、完成统一大业的策源地。
汉水文化
襄阳市古有“江河淮汉”之说,汉水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襄阳踞汉水中游,东西交汇、南北贯通,“汉晋以来,代为重镇”,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襄阳成为历史上的区域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成为汉水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区域。
书画文化
襄阳市是“中国书法名城”,历史上代表性人物有三国时期的梁鹄、邯郸淳,隋唐时期的丁道护、杜审言,北宋时期的米芾、米友仁、张友正等。米芾世称“米襄阳”,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他的画以“米点山水”著称于世,他的《研山铭》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习书临摹的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