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他们拨通了包工头“上家”的电话

2022-02-09 14:28:08 来源:检察日报

近日,在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支持起诉工作的推动下,龚某被拖欠了近三年的工资终于全部结清。

2018年初,龚某经朋友介绍从河北来到北京,在马某承揽的装饰装修工程中提供劳务,双方口头约定,工资为每天240元。2018年,龚某先后跟着马某在多个工地干活,到年底返乡时,工钱却仍差1万余元没有拿到。此后,龚某多次催要,但直到2021年2月,马某还欠龚某5720元没有结清。

2021年9月,西城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在排查支持起诉案件线索时,了解到了龚某的情况。联系到龚某后,他道出了自己的顾虑和苦衷:“工钱欠了快三年,去法院起诉还有用吗?”“我对北京不熟,我不止在一个地儿干过活,工程叫什么名字我也说不清。”“疫情反复,现在我也不敢去北京呀!”“像我这样的情况,检察院能帮上忙吗?”……

龚某的话代表了很多讨薪人的心声。他们渴望依法维权,但面临的困难却很多:需要核实法律关系主体、明确法律关系性质、确定纠纷基本事实和诉讼请求的依据,还必须对诉讼时效、案件管辖等问题一一研判。针对龚某因疫情无法来京、取证能力弱、法律知识少等现实情况,办案检察官着手开展工作,看是否可以通过支持起诉帮助龚某解“薪烦”。

首先需要研判案件的诉讼时效问题。检察官们仔细梳理龚某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发现从2019年到2021年,龚某前后共向马某催要欠薪20余次,这些记录足以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力。检察官认为,龚某的案件不存在诉讼时效的障碍,符合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条件。

接下来,需要核实的是龚某提供劳务的事实和欠薪的基本情况——工程地点、施工合同、工程款支付证据、劳务费支付情况……所有这些都要逐一调查核实。即使双方都叫不上名字的酒店,检察官也通过现有信息成功找到了目标,顺利调取到有关工程款的证据。酒店前台服务员、行政经理、保安队长,检察官拿着证据材料一一走访询问,确定龚某参与工程的关联线索。从发包、承包、分包的关系梳理,到拟起诉被告主体资质的确定,检察官们通过一系列调查核实和依法取证,最终查明了龚某提供劳务的全部事实和劳务费被拖欠的具体情况。

调查过程中,检察官注意到,马某两次支付部分工资款的时间点都是春节期间。电话询问马某具体情况时,马某也是一肚子苦水:“我也不想拖欠工资。可上家还欠我钱到现在都没给。每年过年我都是先用自己的钱垫上一部分。检察官也要考虑我的困难呀!”检察官认为,从马某春节期间付款的细节判断,他确有支付工资的意愿,而他反映的困难也应予以核实和客观对待。

支持龚某起诉,并非检察机关开展工作的唯一目的,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化解纠纷,实现诉源治理,才是办案的最佳效果。为此,检察官拨通了马某所说的“上家”梁某的电话。梁某在电话中承认自己欠款,但道出了“工程涉及经济纠纷”“没有挣到钱”“工程款没有核算清楚”等种种无奈。对此,检察官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与梁某沟通,一方面向他宣讲“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政策和力度,一方面为梁某梳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劳务纠纷的不同法律关系。在把拖欠农民工工资可能面临的各种法律责任和严重后果讲清的同时,也敏锐把握梁某流露出的和解意愿,积极推动和解。

在西城区检察院民事检察官的不懈努力下,2021年12月初,梁某终于履行了付款义务,马某也在第一时间将拖欠的工钱付给了龚某。

龚某案是西城区检察院“温暖回家路”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在此次专项行动中,该院第五检察部通过依法履行检察职责,探索支持起诉工作的多种路径:通过调查核实、公开听证固定证据、查明事实;通过协调法律援助中心及法院立案庭、审判庭畅通农民工讨薪维权渠道;通过检察和解协调各方利益,实现源头治理、共赢多赢,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关键词: